首页 新闻评论网 向海图强,为改革发展注入“蓝色动力”

向海图强,为改革发展注入“蓝色动力”

更新时间:2023-11-10 分类:新闻评论网

  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强化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支撑保障,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广东海岸线长度、海洋产业总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能力也有责任向海图强,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激活“蓝色经济”动能,奏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向海图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势在必行

  广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拥有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41.9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963个海岛,海洋经济规模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海上风电总装机量占全国的26%,布局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是贯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战场之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以海洋需求引领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海陆一体化产业链,是奋力打造海上新广东,走出高质量发展广东路径的重要抓手。

  制造业是广东的深厚“家当”和高质量发展“利器”。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船舶制造、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等万亿级千亿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将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向海图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有利于粤东粤西沿海县域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海上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的重要着力点。

  创新思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双轮驱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突出南海深远海特色以及陆海产业链联动特色,树立大食物观,深耕保障食品和能源安全的海洋基础性产业,充分激发海洋“聚宝盆”潜能,建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以海洋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支撑、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引领、以融合型海洋产业新业态为前沿突破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提供坚实支撑。

  以全域化、集群化、融合化三大路径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全域化开发为引领,陆海统筹、山海共济,全域支持、全域参与、全域行动,拓展深远海开发空间,丰富海洋立体空间利用,强化陆地与海洋功能布局的有效衔接,一体谋划“海洋产业+陆岸基地”,推动海洋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集群化发展为抓手,依托广东陆域制造业的良好基础,推进陆海产业链对接,面向南海深海资源开发,推动形成覆盖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的海洋制造业全产业链体系,构筑广东“制造业当家”新格局,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融合化发展为突破,推动海陆产业融合、海洋一二三产融合、海洋产业跨界融合等多种融合化发展模式,打造海洋产业协同创新综合体,培育海洋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十堰新闻网

  以培育六大万亿级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作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立足广东海洋资源禀赋特征和海洋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抓好大集群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以培育海洋牧场、海洋旅游、海洋油气化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清洁能源、海洋生物六大万亿级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作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抢抓智慧海洋产业、蓝色碳汇、“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科技引领型海洋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整体打造海上矿山、海上药库、海上油田,促进海洋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政策举措

南平新闻网

  以全域化开发为引领,做大做强海洋特色优势产业。统筹规划海洋牧场科学化、差异化发展,根据沿海14个城市的海域资源条件,科学规划海洋牧场的选址与建设,统筹管理海上自由航道,优先保障海洋牧场及其岸基配套设施建设所需港口岸线资源和海域使用权。推进海洋旅游资源立体化开发工程,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依托,以沿海经济带为主战场,推进世界级海洋旅游度假黄金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推动海洋旅游试验区、示范区率先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学合法用海、空间治理体系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

  “一链一策”精准强链补链,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世界级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带动海洋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强链行动和“链主”企业本土化行动,推动深远海示范化开发。打造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实施深远海高端海工装备补链工程。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支持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研发中心、深圳建设全球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策源地、珠海打造海洋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 哈尔滨社会网

  以融合化发展为突破,培育科技引领型海洋产业新业态。推进“智慧海洋”工程,推动智慧绿色港航、智慧海洋渔业、智慧生态保护、海洋数字文旅等“智慧海洋”产业跃增发展。培育海洋产业融合类新业态,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旅游”“生态旅游+生态修复+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海上风电+生态修复+海上牧场+海洋新能源科研”等融合类新业态和新模式。聚焦红树林培育蓝碳服务和蓝碳交易新业态,发展以红树林为核心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产业,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蓝碳交易市场。

  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协同联动。支持沿海县创建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建设育种、标粗、养成、加工、交易等专业镇、特色镇,引导内陆县“融湾入海”参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以“飞地”“飞海”模式促进珠三角与粤东粤西两翼海洋经济联动发展,依托广东45个沿海县(市、区)禀赋独特的海洋资源,探索科研、孵化前台在大湾区,生产、转化后台在粤东粤西两翼的“飞地”“飞海”试点,以及共建海洋产业园区等合作模式。 娱乐八卦网

  以人才引育和蓝色金融为重点,强化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要素支撑。探索建立产教融合链式人才培育体系,推广“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海洋领域工匠培育工程,构建涉海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完善蓝色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设立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基金,开发针对海洋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及涉海中小企业的抵质押贷款金融产品,加快培育重点海洋产业的地方性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

  向晓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强国建设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 廊坊新闻网

  胡晓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进博会作为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断增强。这充分彰
admin 2023-11-10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admin 2023-11-10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74万亿元,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前三季度外贸呈现逐季上升势头。民营企业是外贸增长的主引擎,1月份至9月份,民营企业同比增长6.1%,占我
admin 2023-11-10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
admin 2023-11-10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新
admin 2023-11-10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
admin 2023-11-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
admin 2023-11-10
共建“一带一路”是根植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大势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
admin 2023-11-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再次强调,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安全关乎14亿多中国人的生活,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务必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
admin 2023-11-10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国际贸易、确保能源安全的先决条件。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消除基础设施差距,特别是在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然而,此类项目实施面临困难
admin 2023-11-10